最新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模板17篇)
2023/12/24 0:25:06    小編:QJ墨客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提綱通用

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享受追求夢想的過程。寫好一篇總結,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但更應該注重自己的思考與總結。以下是一些總結的實例,希望能夠為大家的總結寫作提供一些思路。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一

一、動物的類群:

1、動物的種類多樣,根據體內有沒有脊椎,可以分為兩大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2、脊椎動物若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排列,應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3、魚類的代表動物是鯽魚,魚類的特征是終身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

4、魚是靠尾鰭的擺動和軀干部扭動獲得前進的動力;調整方向用尾鰭,維持身體平衡用胸鰭、背鰭、腹鰭鰭等。

5、某同學想做魚鰭有游泳中的實驗,但一時找不到魚,便用一個模型來代替,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6、(p25)兩棲動物的特點: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稱為蝌蚪,經變態發育變為幼蛙,此后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類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等。

7、鳥類的特征:體表被羽毛,前肢變為翼,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

8、鳥類適天飛行的特點如下:

(1)身體表面:呈流線型,被覆羽毛,前肢變為翼,翼呈扇面結構,表面積大,可以扇動空氣而飛行。

(2)運動系統:骨薄,長骨中空,胸骨突出,稱為龍骨突,有發達的胸肌。

(3)呼吸系統:特有的呼吸方式雙重呼吸,主要靠的結構是氣囊。這種呼吸方式的特點是鳥類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進出肺。

(4)消化系統:食量大,直腸短。

(5)循環系統:心臟功能強勁。這些特點決定了鳥類可以快速而且長久的飛行。

9、哺乳動物的特點:除個別的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點。其代表動物是家兔,家兔體內有膈,將體腔分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其作用分別是切斷和磨碎食物。肉食動物有發達的犬齒。這些特點都是和它們的食性相適應的。

10、動物種類特別多,但只有兩種是恒溫動物,它們是鳥類和哺乳類。

11、我們學過的無脊椎動物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是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環節動物(如蚯蚓)、(節肢動物)分三類:(1)昆蟲(2)甲殼動物,如蝦、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腸動物的特點是有口無肛門。舉例海蜇、???、珊瑚蟲等。

13、蚯蚓的運動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縮和舒張并在剛毛的輔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濕潤的體壁進行的。將兩條蚯蚓分別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紙板上,運動速度在硬紙板上的快。

14、節肢動物的特點: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別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護身體內部柔軟的器官。)。

15、昆蟲的特點是: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

二、動物的運動:

16、高級動物的運動系統構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連結。若將運動系統比作作杠桿,則骨相當于杠桿,關節相當于支點,骨骼肌提供動力。

17、關節的構成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關節的特點有牢固性和靈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運動時,肱二頭肌收縮,同時肱三頭肌舒張,共同完成了這個運動。

19、運動的完成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牽動所附著的骨圍繞著關節產生運動。

三、動物的行為:

20、動物的行為按表現可分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貯食行為等。

21、動物的行為按來源可分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因素控制的。

23、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舉例,如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釣白蟻。

24、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往往有三個特征:有組織、有分工、有的有等級。

25、白蟻的群體中有四種蟻,即工蟻、雄蟻、后蟻和兵蟻。四種蟻是喂養其它三種蟻的是工蟻。

26、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有聲音、氣味和動作三種。

四、動物的作用。

27、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

28、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29、目前,人們認為動物中最為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它的優點是少成本,少環節,少污染。

30、人們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創造各種儀器,這就是仿生。如據蝙蝠發明雷達,據長頸鹿發明宇航服,據烏龜的背甲發明薄殼。

五、細菌和真菌。

31、區別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應該看大小、形態和顏色三方面。(具體見p55)。

32、培養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養養基、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

33、細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

34、顯微鏡的發明人列文?;⒖?荷),微生物學之父是法國的巴斯德,青霉的發現是弗萊明(英)。

35、細菌的形態有三種:球形、桿形和螺旋形,故細菌也有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種。如痢疾桿菌、肺炎雙球菌、霍亂弧菌。

36、細菌的結構類似于植物細胞,即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還有運動的鞭毛,起保護作用的莢膜,有的還有為抵抗不良環境的芽孢。

37、真菌的形態各異,原因是有的是單細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細胞的,如青霉和蘑菇。但結構都相似,即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成形的細胞核。故真菌也稱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細胞核)。

3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時,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風吹散。

39、細菌有的對人類有利,少數對人類有害。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狀桿菌,根瘤菌能為豆類作物提供含氮的無機鹽,大腸桿菌能為人和動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為和動物患病,如痢疾、霍亂、破傷風、鼠疫都是由細菌引起的,軟腐病菌能使蔬菜變壞。

40、真菌同樣如此,有的真菌對人類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釀酒、制作醬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對人類有害,如腳癬、甲癬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麥葉銹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41、細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42、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為它們的營養方式主要是異養。此種營養方式又分三種類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43、區別寄生、共生和腐生。

若寄居對象是死的,如枯枝敗葉,即為腐生;是活是,即為后兩種。后兩種中,若對寄居對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桿菌、使患甲癬的真菌;若雙方互利互惠,即為共生。

44、熟記幾種共生的例子:

(1)豆類作物和根瘤菌:豆類作物為其提供有機物,根瘤菌則提供含氮肥的無機鹽。

(2)動物和大腸桿菌:動物為其提供有機物,大腸桿菌則提供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

(3)地衣:藻類植物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則提供水和無機鹽。

45、區別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態,掃帚狀的為青霉,放射狀狀的為曲霉;二看顏色,青綠色的為青霉,其它顏色的為曲霉。

46、酵母菌能夠分解葡萄糖,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殺死細菌或控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據此有許多防腐的具體辦法,如高溫滅菌、腌制、滲透保存等。

48、污水處理時,一些細菌在有氧的條件下能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在無氧的條件下能分解為甲烷。

六、生物的多樣性。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是花、果實和種子。

50、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從高到低的順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的單位是界。

51、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種類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

52、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見書)。

53、桃在分類上的地位是(見書)。

54、生物的多樣性不僅是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還包括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的多樣性。

55、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故有“裸子植物的故鄉”的美稱。

56、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根本的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57、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F我國已建立1500多個,其中有保護大熊貓的臥龍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為保護完整的溫帶森林系統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58、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濫砍亂伐、濫捕濫獵、環境污染、生物入侵。

60、當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是人為破壞。

歸納。

知識歸納將幫助我們系統的整理知識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復習效率,達到比較好的復習效果。我認為生物知識歸納包括基本知識的歸納、習題歸納和特殊知識點歸納。

基本知識的歸納就是把書本上的所有知識點有條理的羅列出來,解釋各個術語的含義,列出它包含的的種類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標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種知識歸納能幫助你準確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做這個歸納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參考一些參考書上的歸納,大家可以以之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體的東西,尤其是書上的例子補充進去。

做這種歸納的最重要意義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義是幫助你讀透課本。這種基本知識歸納只不過是把書上的要點和例子抄在一起,但這個過程你要翻書,幾本書一起翻,就可以對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表述做比較,這可以幫助你更透徹的了解這個知識點;而想做一個比較完整、美觀的知識歸納,就必須知道什么知識點放什么位置,這就要弄清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個過程又幫助你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點,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寫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識歸納最大的用處是在做的過程中幫助你熟悉課本、掌握知識點,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

習題歸納就是把做過的錯題、好題、經典的題目歸在一起,然后寫出每道題目的關鍵,如某個知識點或某種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錯題則寫出出錯的原因,尤其是要寫明是哪個知識點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可以把題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覺得自己沒那么多時間,可以在那道題目旁邊做個記號,并寫上我剛剛提到的“題目的關鍵”??荚嚽罢J真查看就可以了。

1掌握基本知識要點,“先記憶,后理解”

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高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理科不一樣的特點。

對于大家學習了許多年的數學、物理、化學來說,這些學科的一些基本思維要素同學們已經一清二楚,比如:數學中的未知數x、化學中的原子、電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對于生物學來說,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即思維元素卻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同學們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后理解”。

2弄清知識內在聯系,“瞻前顧后”、“左顧右盼”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如:關于dna,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三個地方學到,但教材中在三個地方的論述各有側重,同學們要前后聯系起來思考,既所謂“瞻前顧后”。又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我們會學習許多細胞器,那么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何異同呢?這需要大家做了比較才能知道,既所謂“左顧右盼”。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二

1、 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 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3、 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后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4、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5、 恒溫動物比不恒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于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6、 兔的體溫恒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7、 兔的后肢較長,前肢較短,后肢肌肉發達,適于跳躍。

8、 門齒——切斷食物 犬齒——撕裂食物 臼齒——磨碎食物

9、 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物。

10、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雜食性(如人)

11、 盲腸主要用于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12、 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于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13、 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14、 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屬恒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15、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6、 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17、 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18、 鳥的胸肌發達,附于龍骨突,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19、 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于發達的胸肌附于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于飛行。

20、 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于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21、 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于飛行。

22、 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

23、 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

24、 恒溫動物 哺乳動物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三

1、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生物的多樣性:1、種類的多樣性;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3、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魚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1)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后,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后緣流出。

13、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氣體交換: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鰓絲中co2—水中。

15、魚的主要特征: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與水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1)比較干燥;(2)晝夜溫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氣態的氧;(5)陸地環境復雜多變。

22、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3、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4、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23、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后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恒溫動物比不恒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于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31、兔的體溫恒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32、兔的后肢較長,前肢較短,后肢肌肉發達,適于跳躍。

33、門齒——切斷食物犬齒——撕裂食物臼齒——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

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雜食性(如人)。

36、盲腸主要用于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37、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于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38、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哺乳動物是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屬恒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41、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42、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43、鳥的胸肌發達,附于龍骨突,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44、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于發達的胸肌附于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于飛行。

45、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于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46、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于飛行。

47、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

48、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

49、恒溫動物:哺乳動物、鳥類。

50、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高而恒定。

51、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占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52、昆蟲的翅與鳥翼結構不同,但就適于飛行來看都有這些共同點:都有利于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來說,都有輕、面積大的特點,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53、翅對昆蟲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取食,逃避敵害,擴大活動和分布范圍,有利于尋偶交配,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55、昆蟲在分類上屬于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6、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此后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57、動物的行為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

58、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運動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如關節))組成的。

59、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接(如關節)組成。

60、人有206塊骨顱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動)、軀干骨(半活動)、四肢骨(能活動)能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61、人有26塊脊椎骨(半活動骨連結)。

62、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有滑液,使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沖作用)。

63、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是骨繞著轉動的點。

65、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運動時,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受傷。

67、如何在運動中保護關節:一、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運動;二、運動強度應適當;三、佩戴護腕和護膝。

68、骨骼肌(是器官)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70、為什么骨骼肌能牽動骨: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71、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塊骨骼肌,雙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

73、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74、當然,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75、一句話概括骨、關節、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運動。76、有很多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二者結合的結果,如鳥的遷徙。

77、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更好地生存。

78、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復雜環境。同樣,環境越復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79、先天性行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種生物只有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就會被自然淘汰。

80、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是與大腦的發育階段相適應的,一旦錯過學習的關鍵時期就很難彌補。

81、社會行為的特征: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82、群體中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制度。

83、“首領”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筑巢場地,其他成員會對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對它的攻擊不敢還擊,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

84、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85、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和戰勝天敵的侵襲,能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活。

86、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87、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在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88、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4、生物防治。

89、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除以蟲治蟲外,還有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92、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90、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怎樣背生物最快。

掌握基本知識要點。

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初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學科不一樣的特點:面對生物學,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后理解”。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這時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預習的好習慣。

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先瀏覽一遍講課內容,在瀏覽時,應用筆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劃出來,將自己看不懂的內容標出來,將瀏覽后產生的問題記下來,有能力、有條件的還可以自己做出預習筆記。

通過這樣的預習,為下一步聽講奠定基礎,使自己的聽講更加有的放矢,聽講時就可以對自己已經弄懂的或重點知識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較一下老師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則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對于自己預習時還不懂的問題,則是聽講的重要內容,一定要當堂弄清楚。對于在預習中產生的問題,如果老師講到了,則要聽懂,如果老師沒有講到,一定要向老師問清楚。預習也為將來的自學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背生物的訣竅。

1.簡化記憶法。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5.衍射記憶法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于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于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

生物實用學習方法和技巧。

1.諧音串記法。

(1)細胞的結構中有關細胞膜的記憶:線葉雙無心糖。

即:線粒體、葉綠體有雙層膜,沒有膜結構的是中心體和核糖體。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單細胞生物區分記憶原核生物:一(衣原體)支(支原體)細(細菌)藍(藍藻)。

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團(藻)酵母(菌)發霉(菌)了。

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細胞器:原(原核生物)來有核(核糖體)。

2.口訣記憶。

將生物學知識編成“順口溜”,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遺忘。例如:判斷遺傳病的顯性或隱性關系:

無(病)中生有(病)為隱性(遺傳病)。

有(病)中生無(病)為顯性(遺傳病)。

微量元素——鐵(fe)棚(b)銅(cu)門(mn)新(zn)驢(cl)木(mo)碾(ni)。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四

1、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3、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后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4、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5、恒溫動物比不恒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于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6、兔的體溫恒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7、兔的后肢較長,前肢較短,后肢肌肉發達,適于跳躍。

8、門齒——切斷食物犬齒——撕裂食物臼齒——磨碎食物。

9、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物。

10、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雜食性(如人)。

11、盲腸主要用于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12、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于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13、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14、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屬恒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15、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6、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17、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18、鳥的胸肌發達,附于龍骨突,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19、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于發達的胸肌附于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于飛行。

20、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于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21、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于飛行。

22、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

23、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

24、恒溫動物哺乳動物。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五

1、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生物的多樣性:1、種類的多樣性;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3、00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魚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后,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后緣流出。

13、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氣體交換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

鰓絲中co2—水中。

15、魚的主要特征: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與水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1)比較干燥;(2)晝夜溫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氣態的氧;(5)陸地環境復雜多變。

22、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2、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4、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23、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后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恒溫動物比不恒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于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31、兔的體溫恒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32、兔的后肢較長,前肢較短,后肢肌肉發達,適于跳躍。

33、門齒——切斷食物犬齒——撕裂食物臼齒——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物。

35、食性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雜食性(如人)。

36、盲腸主要用于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37、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于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38、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屬恒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41、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42、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43、鳥的胸肌發達,附于龍骨突,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44、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于發達的胸肌附于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于飛行。

45、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于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46、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于飛行。

47、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

48、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

49、恒溫動物哺乳動物。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六

對學習材料進行提煉、概括、抓知識主要特征,用簡要的語言高度濃縮,然后再展開記憶。

二。比較記憶法。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才能有記憶。比較記憶法即把相反或相近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從而找出異同點進行歸納。獲得感性的地理知識,形成新的地理概念。例如在中國地理中,把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以北的地理環境,等特點進行綜合比較:秦嶺一淮河以南地貌以盆地、丘陵為主,一月最冷月均溫大于0℃,大于等于10℃積溫4500℃以上,溫度帶是亞熱帶,干濕地區為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耕地類型以水地為主等;而秦嶺一淮河以北地貌以平原、高原為主,一月最冷月均溫小于0℃,大于等于10℃積溫4500℃以下,溫度帶是溫帶,干濕地區為半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耕地類型以旱田為主等。

三。圖文結合記憶法。

地圖是理解、分析和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依托,文字是思想意識的反映。只有圖文并茂,圖文結合,才能使地圖變得易懂,文字變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地理學科能力。比如學習中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看“中國政區”圖,就容易學習,從而盡快地掌握各省、區、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圖形等。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七

50、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高而恒定。

51、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占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52、昆蟲的翅與鳥翼結構不同,但就適于飛行來看都有這些共同點:都有利于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來說,都有輕、面積大的特點,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53、翅對昆蟲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取食,逃避敵害,擴大活動和分布范圍,有利于尋偶交配,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

54、昆蟲的外部特征: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會發生蛻皮),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55、昆蟲在分類上屬于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6、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此后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57、動物的行為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

58、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ㄟ\動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如關節))組成的。

59、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接(如關節)組成。

60、人有206塊骨顱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動)。

軀干骨(半活動)。

四肢骨(能活動)能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61、人有26塊脊椎骨(半活動骨連結)。

62、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有滑液,使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沖作用)。

關節囊。

關節頭。

關節腔。

關節軟骨。

關節窩。

63、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是骨繞著轉動的點。

64、人體主要的關節:上肢肩關節下肢髖關節。

肘關節膝關節。

腕關節踝關節。

指關節趾關節。

65、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運動時,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受傷。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八

1、多邊形:由一些線段首尾順次連結組成的圖形,叫做多邊形。

2、多邊形的邊:組成多邊形的各條線段叫做多邊形的邊。

3、多邊形的頂點:多邊形每相鄰兩邊的公共端點叫做多邊形的頂點。

4、多邊形的對角線:連結多邊形不相鄰的兩個頂點的線段叫做多邊形的對角線。

5、多邊形的周長:多邊形各邊的長度和叫做多邊形的周長。

6、凸多邊形:把多邊形的任何一條邊向兩方延長,如果多邊形的其他各邊都在延長線所得直線的問旁,這樣的多邊形叫凸多邊形。

說明:一個多邊形至少要有三條邊,有三條邊的叫做三角形;有四條邊的叫做四邊形;有幾條邊的叫做幾邊形。今后所說的多邊形,如果不特別聲明,都是指凸多邊形。

7、多邊形的角:多邊形相鄰兩邊所組成的角叫做多邊形的內角,簡稱多邊形的角。

8、多邊形的外角:多邊形的角的一邊與另一邊的反向延長線所組成的角叫做多邊形的外角。

注意:多邊形的外角也就是與它有公共頂點的內角的鄰補角。

9、多邊形內角和定理:n邊形內角和等于(n-2)180°。

10、多邊形內角和定理的推論:n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說明:多邊形的外角和是一個常數(與邊數無關),利用它解決有關計算題比利用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及對角線求法公式簡單。無論用哪個公式解決有關計算,都要與解方程聯系起來,掌握計算方法。

二、四邊形。

在同一平面內,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四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的圖形叫做四邊形。

三、凸四邊形。

把四邊形的任一邊向兩方延長,如果其他個邊都在延長所得直線的同一旁,這樣的四邊形叫做凸四邊形。

四、對角線。

在四邊形中,連接不相鄰兩個頂點的線段叫做四邊形的對角線。

五、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三角形的三邊如果確定后,它的形狀、大小就確定了,這是三角形的穩定性。但是四邊形的四邊確定后,它的形狀不能確定,這就是四邊形所具有的不穩定性,它在生產、生活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四邊形的內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

四邊形的內角和定理: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

四邊形的外角和定理:四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推論:多邊形的內角和定理:n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80°;。

多邊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提高數學成績的方法。

1.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由于學生年齡較小,閱歷有限,為數不少的高中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7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識、發現新知識的積累過程,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為什么初中要上六年而不是六天!許多出色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2.養成解后反思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解完題目之后,要養成不失時機地回顧下述問題:解題過程中是如何分析聯想探索出解題途徑的?使問題獲得解決的關鍵是什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通過解題后的回顧與反思,就有利于發現解題的關鍵所在,并從中提煉出數學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視了對它的挖掘,解題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題后,要經??偨Y題目及解法的規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遠,駕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

數學答題技巧。

1、直接推演法。

直接從命題給出的條件出發,運用概念、公式、定理等進行推理或運算,得出結論,選擇正確答案,這就是傳統的解題方法。

2、驗證法。

由題設找出合適的驗證條件,再通過驗證,找出正確答案,亦可將供選擇的答案代入條件中去驗證,找出正確答案,此法稱為驗證法(也稱代入法)。當遇到定量命題時,常用此法。

3、特殊元素法。

用合適的特殊元素(如數或圖形)代入題設條件或結論中去,從而獲得解答。這種方法叫特殊元素法。

4、排除法。

對于正確答案有且只有一個的選擇題,根據數學知識或推理、演算,把不正確的結論排除,余下的結論再經篩選,從而作出正確的結論的解法叫排除、篩選法。

5、圖解法。

借助于符合題設條件的圖形或圖象的性質、特點來判斷,作出正確的選擇稱為圖解法。圖解法是解選擇題常用方法之一。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九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運動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簡單工具、制造和使用復雜工具,生活習性以及語言的產生自己總結:

2、人的生殖。

1)概念: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也是種族延續的過程。

2)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睪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內生殖器附睪: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陰囊:保護睪丸陰莖:排精、排尿。

3)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內生殖器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陰。

5)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發育:受精卵、胚胎、胎兒、嬰兒。

營養: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黃;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大腦:功能特點心臟結構、功能完善化;。

第二性征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征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組成,呈乳白色。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減少子宮內膜壞死、脫落。

出血: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5、計劃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晚2到3年結婚;晚育:提倡婚后推遲2到3年生育;。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2)小腸的結構特點: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c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于吸收營養物質;而且小腸中含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并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腸),參與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過程:淀粉、麥芽糖、葡萄糖。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消化過程:蛋白質、氨基酸,參與的酶(胃液、胰液、腸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消化過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膽汁(肝臟),參與的酶(腸液、胰液)。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環)吸收;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三、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呼吸系統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面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于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a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b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c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胸廓擴大和縮小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形成壓力差。

2)體內氣體的交換:

(1)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順著濃度低的方向流動。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肺泡(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組織細胞。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2)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五點取樣法)。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血細胞:血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御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如何判斷:動脈(離心,流速快,逐漸分支,變細);靜脈(向心,分支逐漸合并,變粗,流速慢)。毛細血管(壁薄,單層細胞組成,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構成。(四腔、八“心眼”——血管)。

有四個腔:左心室主動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右心室肺動脈;左心房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保證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

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處、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到毛細血管到肺循環:左心房、肺靜脈、肺部的毛細血管、肺動脈、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血型的發現:19,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血型;2)血量:占體重的7~8%。

3)輸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五、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輸尿管和膀胱)。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輸尿管、尿道: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3)腎小管的分泌作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氨等物質,形成尿液。

嘗試通過液體成分區別: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

2、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特點是:肥源廣、養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方法:建沼氣池、高溫堆肥、建生態廁所。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六、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人體堆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狀體:虹膜稍后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并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內容物: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玻璃體、房水。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外界光線經反射在視網膜上成像,產生神經沖動傳遞到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p>

近視:由于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于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2、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傳導聲波,外耳道:傳導聲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內耳:半規管,前庭,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2)聽覺的形成。

聲波、鼓膜產生振動、耳蝸產生神經沖動聽覺中樞骨傳導有關的神經(形成聽覺)。

3、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細胞體、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

4、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神經中樞:位于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非條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會消失,反射中樞在脊髓)。

復雜的反射(后天經學習獲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樞在大腦)。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內分泌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4)、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

七、人類活動隊生物圈的影響。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沙塵暴危害嚴重,大量捕殺野生動物,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環境污染: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類型大氣污染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污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噪音污染。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學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1.課前預習。

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先瀏覽一遍講課內容,在瀏覽時,應用筆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劃出來,將自己看不懂的內容標出來,將瀏覽后產生的問題記下來,有能力、有條件的還可以自己做出預習筆記。

通過這樣的預習,為下一步聽講奠定基礎,使自己的聽講更加有的放矢,聽講時就可以對自己已經弄懂的或重點知識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較一下老師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則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對于自己預習時還不懂的問題,則是聽講的重要內容,一定要當堂弄清楚。對于在預習中產生的問題,如果老師講到了,則要聽懂,如果老師沒有講到,一定要向老師問清楚。預習也為將來的自學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該背就要背。

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少不了要背誦的內容。數學、物理、化學有相應的公式,地理有地圖,而生物需要背誦的內容就相對冗雜。其實只要上課聽講足夠仔細,概念理解較為透徹,背誦不會太難,只需要多多重復。

剛開始背的時候,可以先結合著圖進行復述,再與課本原話進行對照,找出自己說的不規范的地方,然后把課本上的原話背下來;考前突擊的背誦,則要一遍一遍重復課本上的原話,力求語言表達準確。

考試是要落實到筆上,所以,背的時候同時也要進行默寫。大學考前復習期間,我幾乎不背書,都是抄書,默寫,默不對就再來;另外還把書上重要的圖都畫一遍。結果有一次考試真的考了畫圖,我就賺到了。

3.善于總結。

總結是指在學習完某一章知識,對此章知識進行整理、重組,總結出該章知識的聯系、知識的系統或知識的結構,以便我們能從知識的整體上把握知識,從而加深理解知識和靈活掌握知識??偨Y的方法一般可用構建知識網絡的方法和綱要法。

總之,做好總結是我們學習常規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通過總結,不但可以復習鞏固所學過的知識,而且能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使知識連貫起來、綜合起來,使知識建立起各種聯系。

這樣,就使我們能在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上來對待知識,就好像我們站在山頂上來看山下四周的景色一樣,不但能看清所有景點,而且能看清各景點間的關系。由于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上來看待知識,我們也就有了駕馭知識的能力,就是說我們能靈活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了。

生物實用學習方法和技巧。

1.諧音串記法。

(1)細胞的結構中有關細胞膜的記憶:線葉雙無心糖。

即:線粒體、葉綠體有雙層膜,沒有膜結構的是中心體和核糖體。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單細胞生物區分記憶原核生物:一(衣原體)支(支原體)細(細菌)藍(藍藻)。

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團(藻)酵母(菌)發霉(菌)了。

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細胞器:原(原核生物)來有核(核糖體)。

2.口訣記憶。

將生物學知識編成“順口溜”,生動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遺忘。例如:判斷遺傳病的顯性或隱性關系:

無(病)中生有(病)為隱性(遺傳病)。

有(病)中生無(病)為顯性(遺傳病)。

微量元素——鐵(fe)棚(b)銅(cu)門(mn)新(zn)驢(cl)木(mo)碾(ni)。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十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運動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簡單工具、制造和使用復雜工具,生活習性以及語言的產生自己總結:

2、人的生殖。

1)概念: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也是種族延續的過程。

2)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睪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內生殖器附睪: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陰囊:保護睪丸陰莖:排精、排尿。

3)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內生殖器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陰。

5)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發育:受精卵、胚胎、胎兒、嬰兒。

營養: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黃;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大腦:功能特點心臟結構、功能完善化;。

第二性征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征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組成,呈乳白色。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減少子宮內膜壞死、脫落。

出血: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5、計劃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晚2到3年結婚;晚育:提倡婚后推遲2到3年生育;。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2)小腸的結構特點: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c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于吸收營養物質;而且小腸中含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并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腸),參與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過程:淀粉、麥芽糖、葡萄糖。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消化過程:蛋白質、氨基酸,參與的酶(胃液、胰液、腸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消化過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膽汁(肝臟),參與的酶(腸液、胰液)。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環)吸收;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三、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呼吸系統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面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于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a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b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c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胸廓擴大和縮小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形成壓力差。

2)體內氣體的交換:

(1)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順著濃度低的方向流動。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肺泡(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組織細胞。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2)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五點取樣法)。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血細胞:血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御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如何判斷:動脈(離心,流速快,逐漸分支,變細);靜脈(向心,分支逐漸合并,變粗,流速慢)。毛細血管(壁薄,單層細胞組成,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構成。(四腔、八“心眼”——血管)。

有四個腔:左心室主動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右心室肺動脈;左心房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保證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

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處、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到毛細血管到肺循環:左心房、肺靜脈、肺部的毛細血管、肺動脈、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血型的發現:19,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血型;2)血量:占體重的7~8%。

3)輸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五、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輸尿管和膀胱)。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輸尿管、尿道: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3)腎小管的分泌作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氨等物質,形成尿液。

嘗試通過液體成分區別: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

2、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特點是:肥源廣、養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方法:建沼氣池、高溫堆肥、建生態廁所。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六、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人體堆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狀體:虹膜稍后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并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內容物: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玻璃體、房水。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外界光線經反射在視網膜上成像,產生神經沖動傳遞到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p>

近視:由于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于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2、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傳導聲波,外耳道:傳導聲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內耳:半規管,前庭,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2)聽覺的形成。

聲波、鼓膜產生振動、耳蝸產生神經沖動聽覺中樞骨傳導有關的神經(形成聽覺)。

3、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細胞體、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

4、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神經中樞:位于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非條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會消失,反射中樞在脊髓)。

復雜的反射(后天經學習獲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樞在大腦)。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內分泌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4)、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

七、人類活動隊生物圈的影響。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沙塵暴危害嚴重,大量捕殺野生動物,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環境污染: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類型大氣污染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污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噪音污染。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學好生物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

構建知識網絡。

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抓住生命基本特征這根主線,理清每個章節的基礎知識基本內容,把所學內容有機地與人類的生產實踐、日常生活相結合,此外,還要密切關注生物科技的最新發展動態。

完善理論體系。

生物學的理論是大量的,它們貫穿在各個章節之中,如細胞學說、自然選擇學說、基因理論、生態平衡理論等,因此,在學習生物學時,除了專用名詞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論也是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的內容。

(二)。

1.學習生物學知識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2.要重視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認真進行觀察和實驗。

3.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三)。

1、把握上課時間。曾有某省理科狀元談學習方法時說到,只需兩點,一是上課跟住老師思維,二是有錯題統計。上課跟住就基本可以掌握百分之七十了。

2、回歸課本,課本上的知識點就很完備了。大大小小,只要能熟練課本,考試不愁。

3、多做題,題海戰略永遠不會錯。

4、理解記憶,整體記憶。比如多看多背像例出的這些圖片,知識框架等等。

5、有問題即時找老師解答,不能拖著。

6、對學習有耐心,有恒心,天才是由百分之一的聰明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造成的。

如何快速有效的學習生物。

掌握規律:生物雖然是理科科目,但一樣有自身的規律。而掌握這些規律才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學習生物和其他學科一樣,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

設法突破難點: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有些知識帶你比較復雜,也比較抽象。高中生學習起來也比較困難,這就需要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高中生在學習生物的時候,也需要借助一些圖形,表格,模型,標本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總結歸納: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分模塊學習,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生物的時候,都很難將各分塊的知識連接起來,這對于知識的掌握很不利。而學生要學會歸納整理,這樣不僅可以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也便于理解記憶生物知識點,提高生物成績。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十一

1、動物的種類多樣,根據體內有沒有脊椎,可以分為兩大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2、脊椎動物若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排列,應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3、魚類的代表動物是鯽魚,魚類的特征是終身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

4、魚是靠尾鰭的擺動和軀干部扭動獲得前進的動力;調整方向用尾鰭,維持身體平衡用胸鰭、背鰭、腹鰭鰭等。

5、某同學想做魚鰭有游泳中的實驗,但一時找不到魚,便用一個模型來代替,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6、(p25)兩棲動物的特點: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稱為蝌蚪,經變態發育變為幼蛙,此后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類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等。

7、鳥類的特征:體表被羽毛,前肢變為翼,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

8、鳥類適天飛行的特點如下:

(1)身體表面:呈流線型,被覆羽毛,前肢變為翼,翼呈扇面結構,表面積大,可以扇動空氣而飛行。

(2)運動系統:骨薄,長骨中空,胸骨突出,稱為龍骨突,有發達的胸肌。

(3)呼吸系統:特有的呼吸方式雙重呼吸,主要靠的結構是氣囊。這種呼吸方式的特點是鳥類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進出肺。

(4)消化系統:食量大,直腸短。

(5)循環系統:心臟功能強勁。這些特點決定了鳥類可以快速而且長久的飛行。

9、哺乳動物的特點:除個別的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點。其代表動物是家兔,家兔體內有膈,將體腔分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其作用分別是切斷和磨碎食物。肉食動物有發達的犬齒。這些特點都是和它們的食性相適應的。

10、動物種類特別多,但只有兩種是恒溫動物,它們是鳥類和哺乳類。

11、我們學過的無脊椎動物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是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環節動物(如蚯蚓)、(節肢動物)分三類:(1)昆蟲(2)甲殼動物,如蝦、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腸動物的特點是有口無肛門。舉例海蜇、???、珊瑚蟲等。

13、蚯蚓的運動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縮和舒張并在剛毛的輔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濕潤的體壁進行的。將兩條蚯蚓分別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紙板上,運動速度在硬紙板上的快。

14、節肢動物的特點: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別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護身體內部柔軟的器官。)。

15、昆蟲的特點是: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

16、高級動物的運動系統構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連結。若將運動系統比作作杠桿,則骨相當于杠桿,關節相當于支點,骨骼肌提供動力。

17、關節的構成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關節的特點有牢固性和靈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運動時,肱二頭肌收縮,同時肱三頭肌舒張,共同完成了這個運動。

19、運動的完成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牽動所附著的骨圍繞著關節產生運動。

20、動物的行為按表現可分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貯食行為等。

21、動物的行為按來源可分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因素控制的。

23、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舉例,如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釣白蟻。

24、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往往有三個特征:有組織、有分工、有的有等級。

25、白蟻的群體中有四種蟻,即工蟻、雄蟻、后蟻和兵蟻。四種蟻是喂養其它三種蟻的是工蟻。

26、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有聲音、氣味和動作三種。

27、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

28、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29、目前,人們認為動物中最為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x物反應器”。它的優點是少成本,少環節,少污染。

30、人們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創造各種儀器,這就是仿生。如據蝙蝠發明雷達,據長頸鹿發明宇航服,據烏龜的背甲發明薄殼。

快速背誦初中生物的小妙招。

要字精簡法。

1.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簡單、光合、水”。在記憶時,要不斷反問自己,“簡單”到什么程度?(有些藻類是單細胞,多細胞的也基本上沒有分化);“光合”意味著什么?(有葉綠素,自養);“水”是指它們大多生活在水中。

2.魚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即“水鱗鰓鰭,一(心)房一(心)室”。

趣味聯想法。

心臟的腔與兩種血管相連的關系及血流方向可用六個字概括為“出室動、回房靜”,即:動脈與心室相連,血液從心室出來經動脈流向全身;靜脈與心房相連,血液經靜脈流回心房。

還可以用趣味聯想去記憶這六個字:出了“教室”要多多“活動”,回到家里自己的“房間”就該“靜下來”讀書寫作業。

生物怎樣提高分數。

1.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2.生物需要總結。

當然每一科的學習都需要總結,但總結的方法不同。例如初中生物在七年級上冊會學習一些植物的有性生殖,七年級下冊會學習人類的生殖,八年級下冊還會學習動物的生殖,需要對比記憶,總結區別與聯系。需要承認生物與數理化相比沒有那種提綱攜領、一以貫之的公式,所以更需要進行對比總結。應當注意“滾雪球”的學習方法,同類知識學兩個就總結兩個,學到第三個就再加進來一起總結,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3.課后多做題。

復習充分后才寫練習,并且盡量一氣寫成,要像考試那樣去完成,中途不討論也不查書;之后才核對答案,但不盲從答案有問題先查書,再找同學討論,仍有疑點的最后才找老師幫忙這樣能促進獨立思考,提高作業效果。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十二

1、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生物的多樣性:1)種類的多樣性;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3)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魚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后,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后緣流出。

13、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氣體交換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鰓絲中co2—水中。

15、魚的主要特征: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與水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1)比較干燥;(2)晝夜溫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氣態的氧;(5)陸地環境復雜多變。

22、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2、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4、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23、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后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恒溫動物比不恒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于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31、兔的體溫恒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32、兔的后肢較長,前肢較短,后肢肌肉發達,適于跳躍。

33、門齒——切斷食物犬齒——撕裂食物臼齒——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物。

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雜食性(如人)。

36、盲腸主要用于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37、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于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38、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屬恒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41、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42、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43、鳥的胸肌發達,附于龍骨突,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44、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于發達的胸肌附于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于飛行。

45、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于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46、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于飛行。

47、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

48、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

49、恒溫動物哺乳動物。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十三

1、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生物的多樣性:1、種類的多樣性;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3、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魚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1)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后,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后緣流出。

13、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氣體交換: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鰓絲中co2—水中。

15、魚的主要特征: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與水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1)比較干燥;(2)晝夜溫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氣態的氧;(5)陸地環境復雜多變。

22、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3、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4、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23、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后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恒溫動物比不恒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于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31、兔的體溫恒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32、兔的后肢較長,前肢較短,后肢肌肉發達,適于跳躍。

33、門齒——切斷食物犬齒——撕裂食物臼齒——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

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雜食性(如人)。

36、盲腸主要用于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37、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于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38、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哺乳動物是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屬恒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41、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42、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43、鳥的胸肌發達,附于龍骨突,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44、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于發達的胸肌附于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于飛行。

45、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于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46、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于飛行。

47、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

48、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

49、恒溫動物:哺乳動物、鳥類。

50、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高而恒定。

51、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占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52、昆蟲的翅與鳥翼結構不同,但就適于飛行來看都有這些共同點:都有利于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來說,都有輕、面積大的特點,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53、翅對昆蟲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取食,逃避敵害,擴大活動和分布范圍,有利于尋偶交配,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55、昆蟲在分類上屬于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6、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此后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57、動物的行為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

58、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ㄟ\動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如關節))組成的。

59、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接(如關節)組成。

60、人有206塊骨顱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動)、軀干骨(半活動)、四肢骨(能活動)能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61、人有26塊脊椎骨(半活動骨連結)。

62、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有滑液,使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沖作用)。

63、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是骨繞著轉動的點。

65、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運動時,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受傷。

67、如何在運動中保護關節:一、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運動;二、運動強度應適當;三、佩戴護腕和護膝。

68、骨骼?。ㄊ瞧鞴伲┲虚g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70、為什么骨骼肌能牽動骨: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71、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塊骨骼肌,雙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

73、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74、當然,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75、一句話概括骨、關節、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運動。76、有很多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二者結合的結果,如鳥的遷徙。

77、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更好地生存。

78、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復雜環境。同樣,環境越復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79、先天性行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種生物只有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就會被自然淘汰。

80、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是與大腦的發育階段相適應的,一旦錯過學習的關鍵時期就很難彌補。

81、社會行為的特征: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82、群體中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制度。

83、“首領”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筑巢場地,其他成員會對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對它的攻擊不敢還擊,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

84、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85、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和戰勝天敵的侵襲,能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活。

86、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87、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在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88、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4、生物防治。

89、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除以蟲治蟲外,還有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92、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90、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十四

1.生物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用大寫字母表示,隱性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

2.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若這對基因都是顯性,則表現為顯性基因的性狀,若這對基因都是隱性,則表現為隱性基因的性狀。

3.孟德爾:奧地利人。遺傳學之父,遺傳學的奠基人。

(1)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之分。(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后,在子一代中顯現出來的性狀叫顯性性狀。如:豌豆的高莖與矮莖雜交得到高莖豌豆,則高莖豌豆是顯性性狀,矮莖豌豆是隱性性狀)。

(2)在相對性狀的遺傳中,表現為隱性性狀的,其基因只有dd。表現為顯性性狀的,其基因組成為dd或dd兩種。因此表現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基因組成是dd,雖然d(隱性)控制的性狀不表現,但d并沒有受d(顯性基因)的影響,還會遺傳下去。

4.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原因:近親攜帶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比例較大,其后代患該遺傳病的幾率就增大。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了子代。

2、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

3、染色體:細胞核內一些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4、染色體的組成蛋白質分子和基因分子。

5、染色體的數目成對存在23對(46條)。

6的遺傳物質。

7、基因:遺傳物質中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是遺傳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8、染色體、dna、基因三者的關系: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一條染色體包含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包含許多基因)。

9、無性生殖的后代、個體之間十分相像,這是因為他們具有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

10、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于成對的染色體上。形成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要分開,分別進入兩個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也要分開,隨染色體而進入兩個細胞中。

11、生物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單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單存在的。

12、成對的染色體形態大小相似,不成對的染色體形態大小有較大區別。

13、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也就包含了46個dna。

14、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而當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時,染色體又恢復到親代細胞中染色體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體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1、遺傳:親子間的相似性。

2、變異: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3、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4、人們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性狀開始的,以后才逐漸深入到基因水平。

5、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生理特征性及行為方式等稱為性狀。

6、生物的性狀受遺傳物質的控制,也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并非都能遺傳。有些性狀可見,有些性狀難以觀察到。

7、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8、轉基因超級鼠的研究:被譽為分子生物學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9、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不是性狀而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10、轉基因技術: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用此技術培育出來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學好初中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一.歸納整理、對照比較、重視圖解。

充分理解專有名詞、現象原理和課本筆記,再將相關概念進行綜合分析整理。用心比較各種生物、現象之間的聯系和差異,進行分類歸納,如此才能融會貫通。生物學有非常豐富而且十分重要的圖片資料,配合圖片的說明,可以使你迅速了解生物現象的來龍去脈。

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方面,生物學研究的東西都是活生生的?!盎睢钡臇|西,重在理解,所以,切忌“死”記硬背!這就稱之為活學;另一方面,生物是一門生活科學,她來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緊密地聯系生活實際,知識就會“為我所用”,這就稱之為活用。

三.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

1.簡化記憶法: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4.綱要記憶法: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蓪⑦@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于知識的記憶。

四.注意聽,認真記。

注意聽不僅僅是要求同學們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聽課要聽思路,注意聽老師是如何引入新課,怎樣展開講解的,最后又是怎樣歸納小結的。特別要注意理解教師在講課中反復強調的重點和難點,并在不影響聽課的前提下記些要點。

初中生怎樣學好生物學。

養成好習慣。

1.想收到好的聽課效果,就需要課前做好預習。

2.上課專心聽講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關鍵?!奥犞v”是有技巧的,上課時要全神貫注,并思考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

3.筆記是簡化了的初中生物課文重點。聽課時,將老師講授的重點記錄下來,可加深印象,減輕考試復習的負擔。

設立目標。

雖然我們都想追求卓越,但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允許的范圍內。無論是什么目標,一旦設定了,就要堅持不懈,為自己負責。

親自實驗。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睂嶒灲虒W是初中生物主要特點。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實驗、實習、調查等探究活動。

這些探究活動不僅能幫助同學們掌握知識,而且能夠使我們充分體驗到發現的樂趣、成功的愉悅,在科學態度、意志、合作精神、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十五

1.1腔腸動物的特征。

身體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1.2水螅。

運動:身體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輻射對稱,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內胚層圍成消化腔,與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殘渣都由口進出。

防御:外胚層有刺細胞,藏有刺絲和毒液,是攻擊和防御利器。

生殖:長出芽體,芽體長成小水螅后,從母體脫落,獨立生活。

1.3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食用:海蜇,營養價值高。

環保:珊瑚礁形成島嶼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棲息場所和庇護地。

2.扁形動物。

2.1扁形動物的特征。

身體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2.2渦蟲(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點感光)。

運動:身體兩側對稱,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還有專門的運動器官,更有效的運動、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內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腸內消化,殘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多數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消化器官簡單,甚至無,生殖器官發達,威脅人和動物的健康。

3.線形動物。

3.1線形動物的特征。

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3.2蛔蟲。

運動: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靠身體彎曲和伸展緩慢蠕動。

保護:體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質成。

生殖:生殖器官發達。

3.3線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蛔蟲病威脅人體健康,蛔蟲病的傳染形式,預防感染:注意個人衛生,管理好糞便。

4.環節動物。

4.1環節動物的特征。

身體呈圓筒形,由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4.2蚯蚓。

體形特征:長圓筒形,許多相似環節,身體前部有環帶。

運動:分節使軀體運動靈活,體壁有發達肌肉,與剛毛配合完成運動。

消化:腸壁有發達的肌肉,可以蠕動,以土壤中有機物為食。

繁殖:環帶腺細胞分泌蛋白質和黏液,形成蛋白質環在環帶外面,有1-3個受精卵,從蚯蚓身體脫落,形成卵繭,受精卵在卵繭內發育為小蚯蚓。

4.3沙蠶。

生活在海洋中,兩側有突起,突起有剛毛,這些突起稱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溝渠、池沼和潮濕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膚上,吸食血液。

4.5環節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5.軟體動物。

5.1軟體動物的特征(動物界第二大類群)。

身體柔軟,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5.2雙殼類:河蚌、文蛤、扇貝等。

運動:足。

攝食:吸水管吸水,并攝取水中食物顆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殘渣。

呼吸:利用鰓與水流交換進行氣體交換。

5.3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水產養殖、食用、藥用、裝飾。

作為寄生蟲的寄主傳播疾病。

6.節肢動物。

6.1節肢動物的特征(動物界第一大類群)。

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代表動物:鼠婦、蟬、蝴蝶、蚊、蠅、蝦械等。

6.2昆蟲的結構特征。

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

基本特征: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等。

6.3蝗蟲的結構特征。

頭部:一對觸角——感覺。

三個單眼(辨明暗),一個復眼(許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攝食。

腹部:三對足——跳躍。

兩對翅——飛行。

內臟器官。

(觸角和足是附肢,分節)。

體表:氣門——呼吸。

外骨骼(幾丁質,蛋白質),較硬——保護,防止水分蒸發(外骨骼限制生長,會定期蛻皮,直至發育為成蟲)。

6.4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蝦、蟹等作為其他動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傳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為藥材。

果蠅作為實驗材料。

蚊子叮咬傳播疾病。

7.魚。

7.1魚的種類。

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類群,淡水魚1000多種,海水魚種。

7.2魚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撐整個身體。

體表有鱗片,鱗片表面有黏液——保護身體。

7.3與人類的關系。

魚類養殖、捕撈。

長期過度捕撈和水污染等,魚類面臨著嚴重威脅。

8.兩棲動物。

8.1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將卵產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8.2代表動物。

青蛙、蠑螈、蟾蜍、大鯢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體蝌蚪,有尾,用鰓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聲波。

頭部前段鼻孔——呼吸時氣體進入。

前肢短小——支撐身體。

后肢發達,趾間有蹼——跳躍、劃水。

肺結構簡單,不發達——呼吸。

皮膚裸露,分泌黏液,皮膚內布滿毛細血管,——氣體交換,輔助呼吸。

8.4與人類的關系。

農田害蟲的天敵,保護農作物。

環境污染,水域減少,它們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

因此,要保護環境,禁止亂捕亂殺。

9.爬行動物。

9.1爬行動物的特征。

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

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肺呼吸,陸地產卵,卵表面有堅硬外殼。

9.2代表動物。

蜥蜴、揚子鱷、蛇、龜、鱉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頭部后有頸——靈活轉動,尋找食物,發現敵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躍,可貼地迅速爬行。

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保護身體,減少水分蒸發。

肺比青蛙發達,氣體交換能力強——只靠肺呼吸(適應陸地生活)。

受精卵較大——養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在陸地環境發育成幼蜥。

9.4與人類的關系。

入藥。

捕食害蟲。

10.鳥。

10.1鳥的主要特征。

視覺發達——疾飛中捕食。

有喙無齒——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強。

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氣時一部分氣體進入氣囊,呼氣時,氣囊里的氣體返回肺內,進行氣體交換)。

心跳快,體溫高而恒定。

產卵繁殖,卵有堅硬外殼,起保護作用。

飛行特點:

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擊空氣可平穩滑翔或振翅高飛。

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中空,可減輕體重。

胸骨有龍骨突,(供動翼肌的作用)胸肌發達——牽動兩翼完成飛行。

10.2恒溫動物與變溫動物。

恒溫動物——體溫不會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鳥。

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變化而改變,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

10.3與人類的關系。

捕食害蟲。

食物來源。

觀賞。

維持生態系統穩定。

11.哺乳動物。

11.1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體表被毛,鯨等少數退化——保溫,維持一定的體溫,是恒溫動物。

胎生,哺乳——后代在優越的營養條件下成長,提高成活率。

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撕咬、切斷、咀嚼食物,提高攝食和消化能力。

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靈敏感知外界,并作出反應。

11.2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食物來源。

皮毛。

導盲犬,警犬,軍馬等。

危害農、林、牧業。

傳播疾病。

面對動物瀕臨滅絕,要采取保護措施。

面對動物帶來的危害要合理防控。

12.動物的運動。

12.1動物的運動形式。

蚯蚓蠕動、魚游泳、鳥飛行、哺乳動物的行走、奔跑、跳躍等。

12.1運動系統的組成。

骨、關節、肌肉。

骨與骨通過關節相連成骨骼。

骨骼上的肌肉叫骨骼肌。

12.2關節的結構。

12.3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神經傳來刺激——骨骼肌收縮——骨繞關節活動——軀體相應部位產生運動。

12.4運動系統。

12.5運動的意義。

尋覓食物、躲避敵害、爭奪棲息地、繁殖后代等。

13.動物的行為。

13.1先天性行為。

動物生來就有,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可以使得動物能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13.2學習行為。

在遺傳的基礎上,通過環境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

先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

動物的學習行為可以讓它們更好地適應復雜的環境變化。

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越復雜。

13.3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14.社會行為。

14.1社會行為的特征。

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

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群體形成等級。

14.2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動作、聲音、氣味都可以傳遞信息。

14.3信息交流的意義。

動物之間取得聯系。

在群體覓食、御敵、繁衍后代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14.4動物間信息交流的應用。

14.5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有利于獲得食物。

戰勝天敵侵略。

有效保證物種繁衍。

14.6探究螞蟻的通訊。

15.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5.1維持生態平衡。

15.2促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15.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利:蜜蜂采蜜等幫助傳粉、傳播種子。

弊:蝗災等。

16.細菌和真菌。

16.1分布。

分布:分布廣,空氣、水、土壤,生物體內或體表等。

菌落: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

16.2細菌的發現和種類。

發現:巴世德鵝頸瓶實驗。

種類:按細菌不同形態分為球菌(葡萄球菌)、桿菌(枯草桿菌)和螺旋菌(迂回螺菌)。

16.2細菌的結構。

具有細胞的一般結構,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核區,核質裸露,沒有核膜包被(原核細胞),有細胞壁,有些有莢膜(保護作用)和鞭毛(運動)。

原核細胞:像細菌這樣只有核區的細胞稱為原核細胞。

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稱為原核生物。

16.3細菌的生殖。

依靠分裂進行生殖。

芽孢:細菌休眠體,幫助細菌度過不良環境。

16.4真菌的結構。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含線粒體等細胞器)、細胞核等。

真菌的細胞核的核質由核膜包被,屬于真核細胞。

由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稱為真核生物。

青霉的結構:直立菌絲和營養菌絲(吸收營養物質)。

16.5真菌的生殖。

通過產生孢子來繁殖后代。

16.6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引起患病。

細菌:鏈球菌——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等。

真菌:手癬、足癬等,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等。

與動植物共生。

地衣、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

16.7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制作饅頭面包。

乳酸菌:制作酸奶。

醋酸菌:制醋。

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她們的生長和繁殖。

疾病防治:抗生素。

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甲烷菌生成甲烷,凈化污水等。

17.病毒。

17.1病毒的種類。

非常微小,一般用納米表示大小。

根據感染生物的不同:細菌病毒(又叫噬菌體,如t4噬菌體);植物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動物病毒(腺病毒)。

17.2病毒的結構。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構成。

不能獨立生活,只能侵入其他生物細胞才能進行生命活動。

繁殖: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新的病毒。

17.3與人類的關系。

導致人類、動物和植物患病,是一些疾病的病原體。

醫藥研制,疫苗。

農業生產,生物殺蟲劑。

18.生物的分類。

18.1分類的依據。

18.2生物分類的等級。

生物分類的等級從高到低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8.3種。

種是生物分類等級中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最密切的。

18.4不同種的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

19.生物多樣性。

19.1生物多樣性的含義。

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物種類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19.2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物質滅絕速度加快,許多動植物處于瀕危狀態。

19.3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的原因。

環境污染、自然災害頻發,外來物種入侵等。

19.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途徑。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宣傳,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中學生學好生物的方法。

1.課前預習。

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先瀏覽一遍講課內容,在瀏覽時,應用筆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劃出來,將自己看不懂的內容標出來,將瀏覽后產生的問題記下來,有能力、有條件的還可以自己做出預習筆記。

通過這樣的預習,為下一步聽講奠定基礎,使自己的聽講更加有的放矢,聽講時就可以對自己已經弄懂的或重點知識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較一下老師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則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對于自己預習時還不懂的問題,則是聽講的重要內容,一定要當堂弄清楚。對于在預習中產生的問題,如果老師講到了,則要聽懂,如果老師沒有講到,一定要向老師問清楚。預習也為將來的自學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該背就要背。

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少不了要背誦的內容。數學、物理、化學有相應的公式,地理有地圖,而生物需要背誦的內容就相對冗雜。其實只要上課聽講足夠仔細,概念理解較為透徹,背誦不會太難,只需要多多重復。

剛開始背的時候,可以先結合著圖進行復述,再與課本原話進行對照,找出自己說的不規范的地方,然后把課本上的原話背下來;考前突擊的背誦,則要一遍一遍重復課本上的原話,力求語言表達準確。

考試是要落實到筆上,所以,背的時候同時也要進行默寫。大學考前復習期間,我幾乎不背書,都是抄書,默寫,默不對就再來;另外還把書上重要的圖都畫一遍。結果有一次考試真的考了畫圖,我就賺到了。

3.善于總結。

總結是指在學習完某一章知識,對此章知識進行整理、重組,總結出該章知識的聯系、知識的系統或知識的結構,以便我們能從知識的整體上把握知識,從而加深理解知識和靈活掌握知識??偨Y的方法一般可用構建知識網絡的方法和綱要法。

總之,做好總結是我們學習常規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通過總結,不但可以復習鞏固所學過的知識,而且能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使知識連貫起來、綜合起來,使知識建立起各種聯系。

這樣,就使我們能在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上來對待知識,就好像我們站在山頂上來看山下四周的景色一樣,不但能看清所有景點,而且能看清各景點間的關系。由于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上來看待知識,我們也就有了駕馭知識的能力,就是說我們能靈活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了。

一.歸納整理、對照比較、重視圖解。

充分理解專有名詞、現象原理和課本筆記,再將相關概念進行綜合分析整理。用心比較各種生物、現象之間的聯系和差異,進行分類歸納,如此才能融會貫通。生物學有非常豐富而且十分重要的圖片資料,配合圖片的說明,可以使你迅速了解生物現象的來龍去脈。

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方面,生物學研究的東西都是活生生的?!盎睢钡臇|西,重在理解,所以,切忌“死”記硬背!這就稱之為活學;另一方面,生物是一門生活科學,她來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緊密地聯系生活實際,知識就會“為我所用”,這就稱之為活用。

三.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

1.簡化記憶法: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4.綱要記憶法: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蓪⑦@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于知識的記憶。

四.注意聽,認真記。

注意聽不僅僅是要求同學們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聽課要聽思路,注意聽老師是如何引入新課,怎樣展開講解的,最后又是怎樣歸納小結的。特別要注意理解教師在講課中反復強調的重點和難點,并在不影響聽課的前提下記些要點。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十六

50、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高而恒定。

51、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占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52、昆蟲的翅與鳥翼結構不同,但就適于飛行來看都有這些共同點:都有利于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來說,都有輕、面積大的特點,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53、翅對昆蟲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取食,逃避敵害,擴大活動和分布范圍,有利于尋偶交配,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

54、昆蟲的外部特征: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會發生蛻皮),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55、昆蟲在分類上屬于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6、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此后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57、動物的行為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

58、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運動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如關節))組成的。

59、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接(如關節)組成。

60、人有206塊骨顱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動)。

軀干骨(半活動)。

四肢骨(能活動)能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61、人有26塊脊椎骨(半活動骨連結)。

62、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有滑液,使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沖作用)。

關節囊。

關節頭。

關節腔。

關節軟骨。

關節窩。

63、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是骨繞著轉動的點。

64、人體主要的關節:上肢肩關節下肢髖關節。

肘關節膝關節。

腕關節踝關節。

指關節趾關節。

65、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運動時,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受傷。

67、如何在運動中保護關節:一、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運動;二、運動強度應適當;三、佩戴護腕和護膝。

68、骨骼肌(是器官)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70、為什么骨骼肌能牽動骨: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71、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塊骨骼肌,雙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

73、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74、當然,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75、一句話概括骨、關節、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運動。

76、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另一類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77、有很多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二者結合的結果,如鳥的遷徙。

78、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更好地生存。

79、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復雜環境。同樣,環境越復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80、先天性行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種生物只有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就會被自然淘汰。

81、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是與大腦的發育階段相適應的,一旦錯過學習的關鍵時期就很難彌補。

82、社會行為的特征: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83、群體中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制度。

84、“首領”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筑巢場地,其他成員會對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對它的攻擊不敢還擊,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

85、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86、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和戰勝天敵的侵襲,能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活。

87、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88、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在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89、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4、生物防治。

90、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除以蟲治蟲外,還有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

9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供人們食用;在醫藥保健方面發揮作用;在觀賞、娛樂方面,文學藝術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們在生活中用來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點;動物傳播給人類一些疾病(害處)。

92、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93、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94、生物反應器的好處: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95、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提綱篇十七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初中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

突破難點。

有些初中生物知識比較復雜,或是過于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復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于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識一目了然。

歸納總結。

在初中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后,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系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記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